發布時間:
《人民法院報》9月1日采風版 走進陸豐市甲西鎮博社村,一條百米長的禁毒宣傳長廊格外引人注目。上面生動翔實地講述了“雷霆掃毒”行動和毒品的危害,并展示了整治的成果和變化。從昔日“廣東制毒第一村”到400多戶村民懸掛無毒牌匾,博社村摘除“毒帽”,煥發出全新面貌,這也是汕尾市創建禁毒示范城市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汕尾法院聚焦“1018”和“清源2024”等禁毒專項行動,以“打”開路、以“治”促改、以“防”固本,全方位構建禁毒“防火墻”。全市法院毒品收案數從2016年的778件下降至2024年的235件,以高質量司法審判助力創建全國禁毒示范城市。 以“打”開路 重拳威懾涉毒犯罪 2022年,汕尾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結蔡某洛走私、販賣、制造毒品案,案件涉及冰毒2噸,數量大,證據多,時間跨度長,根據抽絲剝繭形成的完整證據鏈,最終蔡某洛被判決死刑。對于走私、制造毒品、大宗毒品犯罪等源頭性犯罪和職業犯罪、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觀惡性深、人身危害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汕尾法院始終堅持依法從嚴懲處,有力震懾毒品犯罪分子。 汕尾中院公開宣判一宗毒品案件 面對從傳統到新型毒品犯罪的新挑戰,汕尾法院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毒品犯罪案件數在刑事一審案件數中的占比由2016年最高值48.16%降至2023年最低值4.82%,2024年全市法院審結毒品犯罪案件225件,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67人,重刑率28.39%,對毒品犯罪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成績背后是行之有效的硬核舉措:建立案件會商、專項督查、警務保障、應急處置等七項工作機制,以庭前會議、非法證據排除、法庭調查“三項規程”為抓手制定實施細則,織密審理“制度網”,嚴把案件“質量關”。 以“治”促改 筑牢禁毒綜合防線 禁毒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鏟除毒品生存土壤,既要從重打擊,也要綜合治理。 “近年來,汕尾毒品犯罪形勢逐漸好轉,但毒品犯罪案件呈現出犯罪團伙‘孤狼’化、運輸渠道多元化、種類多樣化等新特點,這說明我們面臨的禁毒斗爭形勢依然嚴峻。”辦案法官說道。 如何延伸司法職能,將類案審判經驗轉化為社會治理良方?司法建議成為了法院的“金鑰匙”。 通過對2020年至2022年容留吸毒犯罪的裁判文書進行調研,汕尾中院發現,部分吸毒人員在強制隔離戒毒期間,以接受容留他人吸毒罪的短期刑罰來逃避執行限制其人身自由時間更長的強制隔離戒毒。這暴露出本地區在刑事羈押(監管)轉繼續執行強制隔離戒毒工作中存在的銜接不暢問題。該院向相關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并梳理出了5名未繼續執行強制隔離戒毒措施的罪犯,建議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補漏糾偏。 相關部門收到該司法建議后,及時成立工作小組并針對性印發通知,全程實行“出所必接”的無縫對接工作機制,實現對戒毒出所人員的“閉環式”管理,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法官研討一宗毒品案件 這正是汕尾中院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生動實踐。2024年1月,該院建立司法建議“調研—建議—反饋—落實”閉環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綜合治理類司法建議的效能,以調研發現問題,以司法建議反饋問題,并由專人負責跟進落實,杜絕“一發了之”。同時,定期牽頭召開公、檢等部門聯席會議,通報涉毒品案件審理情況和司法建議落實進度,共同商討禁毒治理難題的解決方案,讓綜合治理從“公文往來”升級為“毒情共研、毒源共堵、毒患共清”的實戰同盟,真正實現“辦理一案、清淤一片”的禁毒治理汕尾模式。 2022年以來,汕尾法院先后向有關部門發出禁毒治理司法建議11份,采納率、反饋率達到100%,推進解決了涉依托咪酯毒品犯罪、毒品案件涉案財物處置機制等23個具體問題。 以“防”固本 樹牢全民禁毒意識 “現在開庭!”這是在海豐縣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舉行的一場別開生面的模擬法庭。在這場“毒品案”中,未成年被告人先后三次販賣含依托咪酯成分的電子煙給他人吸食并獲利。學生們分別扮演法官、書記員、公訴人、被告人等角色,法官嚴格按照庭審程序,讓學生們沉浸式體驗庭審全過程。 海豐法院開展模擬法庭活動 “相較于傳統的法律講座,模擬法庭活動是院校攜手開展法治教育的一次創新實踐。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方式,讓學生們更直觀地感受到法律的威嚴和公正,也讓他們了解到新型毒品就潛藏在身邊。”帶隊老師說道。 汕尾法院始終堅持把毒品預防教育置于禁毒工作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當好宣傳員和踐行者,引導群眾牢固樹立“健康人生、綠色無毒”禁毒理念。近年來,汕尾中院已經連續5年到學校開展禁毒宣傳講座、模擬法庭等活動,覆蓋學生人數超過8萬人。 城區法院舉辦開放日活動邀請學生參觀毒品仿真模型 為實現效果最大化,汕尾法院深化拓展學校、家庭、社會、網絡等禁毒宣教“四個課堂”,以三方面舉措做實禁毒宣傳工作。 選優配強,打造素質過硬普法隊伍 中院構建全新禁毒普法宣傳團隊,由院主要領導掛帥,5名院庭領導擔任法治副校長,并組織20多名青年干警組成普法講師團,形成“1+5+N”組織架構,構建全員普法宣傳格局。 靶向發力,突出節點“精準化”普法 結合“6·26”國際禁毒日等時間節點,通過發布毒品犯罪典型案例、開展普法專題講座等形式,為不同人群提供“定制式”法治宣傳服務,實現“一案警示一片、一課教育一代”。 推陳出新,豐富形式增強普法成效 打破傳統宣教方式壁壘,積極推出禁毒微動漫、禁毒歌曲等新媒體產品,打造“報、網、微、端、屏”五位一體禁毒宣傳矩陣,提高禁毒宣教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 如今的汕尾,河湖邊綠柳低垂,村舍旁歡聲笑語,昔日毒品造成的陰霾已從這座海濱城市散去,聚焦“西承東聯橋頭堡、東海岸重要支點”全新發展定位,汕尾正煥發出全新的發展動力。 來源:人民法院報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2023年,汕尾中院審結汕尾地區涉依托咪酯第一案,該案發生在依托咪酯列管前,如何定罪量刑在法律適用上存在爭議,經過多次合議并與檢察機關溝通、論證,最終以販賣毒品罪判處蔡某得等4人一年至九個月不等的刑期,控辯雙方未上訴、抗訴,取得“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
重刑嚴懲同時,汕尾法院利劍直指毒品犯罪“經濟命脈”,深挖徹查、強力推進涉毒案件“打財斷血”工作。對已查明的犯罪非法所得、工具及毒資“一網打盡”,充分適用罰金、沒收財產刑并加大執行力度,從經濟上剝奪毒品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經濟能力。2024年,汕尾法院追繳毒品犯罪違法所得542萬余元,扣押現金153萬余元、車16輛等,主動將生效毒品案件移送財產刑執行,強制執行毒梟李某鵬、鄭某等人及其他毒品罪犯的名下財產,有效摧毀毒品犯罪根基。
上一篇:
下一篇: